校園生活

校風及學生支援

校風及學生支援

訓輔組

學生培育及訓輔理念

  • 「訓、輔、靈」育合一,重視學生靈育發展及品德教育;
  • 秉承校訓「謙恭進德、力學致知」的精神,培養學生自律、自信、堅毅及盡責的品格;
  • 建立正面積極的價值觀及人生觀,幫助學生面對學習及成長中的挑戰;
  • 秉持全校參與模式進行訓輔工作,透過全體師生及家長的配合,建立融洽有序、嚴而有愛的關愛校園

獎項

  • 正向學習校園嘉許計劃2025,榮獲「正向學習校園嘉許獎」;
  • 關愛校園獎勵計劃,連續多年榮獲「關愛校園」榮譽;
  • 賽馬會眾心行善 – 義工推廣校園夥伴計劃,榮獲「善幸校園」榮譽;
  • 《4Rs精神健康約章》參與學校,榮獲「精神健康友善機構」

訓輔活動特色

  • 生涯規劃:讓學生認識自我發展潛能,訂立目標及方向,為未來奠定基礎;
  • 義工服務:讓學生體會施比受更有福,增加學生社會責任感,學習關服他人;
  • 精神健康活動:增強學生抗逆力,學習積極感恩,以正面樂觀心態面對挑戰;
  • 領袖訓練:提供實踐機會,發展學生領導才能及培養團體精神;
  • 正面獎勵:強化正向行為,營造正面積極及充滿正能量的校園生活。

校本訓輔活動

  • 生日便服日
  • 堅毅月
  • 整潔月
  • 班際秩序比賽
  • 班際清潔比賽
  • 和校長午膳聚餐
  • 福德孩子成長印記
  • 小一百日慶
  • 風紀培訓活動
  • 大哥哥大姐姐計劃
  • 精神健康日
  • 模擬人生社會體驗
  • 蝦仔蝦女關懷長者社區網絡計劃
  • Stars of the month

 

班級經營活動

  • 課室公約(N + 1)
  • 開學「愛回校」班相
  • 4R班主任課
  • 一人一職
  • 秘密天使關愛計劃

與外間機構合作計劃

  • 一年級:智樂兒童協會 – 自由遊玩體驗
  • 二年級:Be Priceless – 小種子健康課程
  • 三年級:UpPotential – 無限潛能青少年關愛計劃
  • 四年級:教育局 – 校本應用《精神健康素養資源套》支援計劃
  • 五年級:賽馬會 – 賽馬會眾心行善・義工推廣校園夥伴計劃
  • 六年級:賽馬會 – 賽馬會眾心行善・義工推廣校園夥伴計劃
  • 一至六年級:賽馬會友愛童盟校園反欺凌計劃

學生支援組簡介:

 

學生支援組負責策劃、統籌和推動學生支援工作,並採用全校參與的模式,為全校學生提供適切且多元化的支援服務。計畫貫穿「及早識別」機制及「三層支持」架構,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童提供專業評估、加強輔導、個別學習計畫、課堂輔導、小組輔導、功課及調適等,讓學生得到適切的支援。

 

學生支援組宗旨:

  1. 落實「全校參與」方針,推動全體教職人員擔負起照顧有不同教育需要的學生的責任。
  2. 採用「及早識別」機制,找出可能有學習困難的學生,並為他們提供適時的支援。
  3. 訂定「及早支援」政策,協調各項支援策略和工作,為學生安排有系統且適當的校本支援服務。
  4. 促進「家校合作」,定期與家長溝通,加深他們對支持服務的認識、支持和參與。
  5. 「跨專業合作」,集合教師、教育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輔導心理學家、社工等多方專業,協力推動學生支援工作。
  6. 定期檢討及改善各項支援服務。

學生支援組活動包括:

● 言語治療

● 職業治療小手肌訓練

● 學科輔導

● 新來港學童英語課程

● 支援讀寫障礙或成績稍遜學生:開設英文學習支援班、中文喜閱寫意(一至二年級)、課後中文趣味寫作小組(三年級)、中文學習技巧小組(四年級)及中文讀寫樂(五至六年級)

● 支援智障學生:提供「FUN FUN紛社交小組」及按個別學生的學習表現訂定課程調適;

● 支援自閉症學生:提供「AIM全校參與分層支援有自閉症的學生」及「想法解讀」個別輔導等;

● 支援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學生:除了參與「賽馬會喜躍悅動計劃」,亦提供「專注特工隊」學習技巧訓練小組;

● 在情緒及言語表達上需接受支援的學生:舉辦「童踢同樂」兒童足球隊及「遊戲治療」;

● 支援初小學生的適應及學習技巧:提供歷奇宿營活動,提升學生的獨立和自理能力,增加自信心。

● 非華語中文學習支援班。

 

推行「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的政策、資源及支援措施( 2024/ 2025 學年)

1.政策

● 以「全校參與」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為目標,建立融洽有序和關愛的校園文化。

● 及早識別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了解他們的學習困難和特殊教育需要,讓學生得到適切的支援。

2.資源

● 為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及成績稍遜的學生,本校獲教育局增撥的額外資源:

● 學習支援津貼;

● 有特殊教育需要非華語學生支援津貼

● 校本教育心理服務津貼;

● 加強校本言語治療服務。

3.支援措拖及資源運用方式

● 本校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及成績稍遜的學生提供下列支援措施:

 

● 設立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SENCO),專責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 成立學生支援組,校長作顧問,成員包括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SENCO)、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班主任、各學科教師、社工、教育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及教學助理。

 

● 設立「合班分組」計劃,在二年級採用中文科、英文科和數學科按能力分組上課;

 

● 設立「課後輔導」為全校成績稍遜的學生提供中文科、英文科和數學科輔導;

 

● 設立「中文喜閱寫意小組」,為個別一年級學生提供適切的訓練,鞏固中文學習;

 

● 外購「課後中文讀寫小組」,為個別二年級有讀寫障礙學生提供適切的訓練,鞏固中文學習;

 

● 外購「課後中文學習技巧小組」,為個別三、四年級有讀寫障礙學生提供適切的訓練,鞏固中文學習;

 

● 外購「中文讀寫樂小組」,為個別五、六年級有讀寫障礙學生提供適切的訓練,鞏固中文學習;

 

● 外購「小一學習技巧訓練小組」,提升小一學生的執行功能及自我管理技巧,適應小學生活。

 

● 外購「英文學習支援班」,為學生提供適切的訓練,鞏固英文學習;

 

● 外購「專注特工隊」專注力訓練小組服務,加強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學生的自律性;

 

● 外購「以戲對話」社交小組。為有自閉症譜系學生建立社交及溝通技巧,學習表達及理解別人想法;

 

● 外購「興趣小組」,讓學生能發展多方潛能,建立自信及學習興趣。

 

● 參與「賽馬會喜躍悅動計劃」,教育局委託機構合辦「AIM project」計劃第二部分︰小組訓練服務,為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學生提供專注力訓練。

 

● 參與「全校參與分層支援有自閉症的學生計劃」,教育局委託機構合辦「AIM project」計劃第二部分︰小組訓練服務,為有自閉症學生提供社適及情緒訓練。

 

● 外購「遊戲治療」服務,讓學生透過遊戲表達內心,舒緩情緒;

 

● 外購職業治療服務,為有需要學生提供小手肌肉訓練,改善手眼協調。

 

● 外購「學習技巧提升班」,提升華語學生的學習表現;

 

● 外購「繪本情緒班」,提升華語學生的情緒表達表現,改善社交及溝通。

 

● 為第三層支援個案訂立「個別學習計劃」;

 

● 利用「校本教育心理服務津貼」,天主教教育事務處聘請校本教育心理學家陳家麗姑娘,全學期駐校約30天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及其家長提供支援,

 

● 轉介流程:

緊急嚴重個案立即通知校長、副校長、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急召校本教育心理學家到校支援;

 

● 非緊急個案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了解學生情況,若需轉介校本教育心理學家,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填妥轉介表及識別表及家長同意書;

 

● 本學年聯校聘請校本言語治療師何思諾姑娘,逢星期一、星期二及星期四駐校,為有言語障礙學生提供支援及訓練服務;

 

● 向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功課、默書、考試和課程調適;

 

● 利用「小一學習困難量表」,以及早識別學生的學習困難,並作適切的支援;

 

● 提供家長教育,包括講座、培訓班、小組訓練及工作坊,讓家長了解有特殊教育需要子女的學習特性,從而教育及支援子女;另外藉此讓學生理解和接納朋輩,發展共融文化;

 

● 為提升教師對照顧有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的知識及技巧,本組已於27/9/20248/1/2025完成有關適異教學策略的全體教師培訓活動,主題分別為「如何令課堂變得更有趣」及「透過適異教學及不同的學習風格促進學生學習」,工作坊有助教師了解如何透過適宜的課室佈置和設備及採用多元化的教學材料,提高教與學成效。根據參加者的問卷,超過96%教師表示從培訓活動中認識更多設計適異的學習內容的方法。接近95%教師表示會加以使用適宜的課室佈置,提升課室內的學習氛圍。超過90%教師會運用適異教學策略來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及效能。

 

● 另外,本年度已有2位老師完成「照顧不同學習需要」基礎課程2位已完成「照顧不同學習需要」專題課程。

 

健康校園

健康校園

至營校園

  • 本校訂立了「學校健康飲食政策」,致力營造一個健康飲食環境,向學生、教職員及家長持續推廣健康飲食文化,並幫助學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 我們的努力獲衛生署肯定,學校於 2015 年 5 月起,獲嘉許為「至營學校」,並取得基本認證資格、「健康午膳優質認證」及「健康小食優質認證」。

培養健康飲食原則

自行預備午膳符合「3:2:1」比例

  • 家長可參考「小學生午膳營養指引」為子女預備健康午膳。
  • 五穀類食物、蔬菜和肉類的比例應分別為 3:2:1 (即最多是飯/粉/麵,其次是蔬菜,最少是肉類),避免加工食材,也不設甜品。
  • 午膳應不含 「強烈不鼓勵」的食品如油炸食物、鹹魚、鹹蛋或臘腸等高鹽食物,並以「三低一高」(即低鹽、低糖、低脂和高纖維)為烹調及選材的原則。

健康小食

  • 請家長為子女預備健康及適當份量的小食,應以不破壞兒童進食下一正餐的胃口為原則。
  • 家長宜選擇新鮮水果、水煮蛋、低脂奶、低糖豆漿或原味餅乾等作為健康小食;
  • 切勿提供「少選為佳」的食物和飲料,例如炸薯片、朱古力、牛油曲奇、糖果、汽水、加糖果汁或檸檬茶等高油、鹽、糖、脂及熱量的食物。
  • 為環保起見,學生宜自行帶水,減少購買樽裝水。

多吃水果

  • 本校的午膳供應商除為訂餐的學童每星期提供三次水果外,希望家長能鼓勵和確保學童每天進食 1 至 2 個中型水果。

健康資訊

經常參閱學校網頁內有關健康生活的網絡資源,也和孩子同閱學校派發的健康資訊單張。如欲知道更多健康飲食的資訊,可瀏覽以下網站︰

指引

短片

參考網站

學校健康飲食政策與措施

政策聲明

  • 本校致力向學生、教職員及家長持續推廣健康飲食的重要性,建立一個健康飲食的環境,鼓勵他們養成良好飲食習慣,並在生活中實踐。
  • 本校將執行下列措施以落實上述政策聲明。

措施

  • 行政
    1. 設立健康飲食小組,成員包括校長、副校長、主任、家長教師會家長代表。學校委任至少一名專責人員作統籌,以協助製定、執行及監察健康飲食政策。
    2. 每學年向教職員、家長和學生通告學校健康飲食政策及各項措施。
    3. 每學年檢視和修訂學校健康飲食政策及各項措施的執行情況。
    4. 向負責健康飲食在校園的老師提供支援,以便有充分的時間籌備活動及參與相關的培訓。
  • 午膳
    1. 選擇午膳供應商時,須優先考慮午膳餐盒的營養素質,並參考衛生署編製的「選擇學校午膳供應商程序一覽表」。
    2. 與午膳供應商所簽訂的合約中,訂明所有餐盒根據衛生署編製的「小學生午膳營養指引」(最新版)製作。
    3. 每月向學生和家長公佈菜單前,學校已事先檢視菜單,確保不含「強烈不鼓勵供應的食品」的餐款。
    4. 每月向學生和家長公佈已核准的菜單,包括營養資料,讓他們在知情的情況下作出選擇。
    5. 每月選一週連續五個上課天監察所有午膳餐盒是否符合「小學生午膳 營養指引」(最新版),並利用或參考衛生署提供的「學校午膳營養素質評估及回應表」作出記錄,向午膳供應商反映監察的結果,要求作出改善。該記錄將保存直至午膳供應商合約完結。
    6. 鼓勵自備午膳學生的家長參考「學生午膳營養指引」(最新版)製作餐盒,強調午膳提供最少一份蔬菜、不含「強烈不 鼓勵供應的食品」,例如油炸食物或鹹蛋、鹹魚等;另不可供應甜品。
    7. 如發現學生自攜的午膳不符合健康飲食的政策,校方會與家長聯絡跟進。
    8. 提供舒適的環境及充裕的時間給學生及教職員進食。
    9. 為推廣吃水果的習慣,校方與午膳供應商及家長擬定水果供應的安排,鼓勵學生養成吃水果的習慣。
  • 小食(包括食物和飲料)

    1. 本校設立飲品自動售賣機,參考衛生署編製的「小學生小食營養指引」,要求飲品自動售賣機推廣「宜多選擇」飲品,禁止售賣「少選為佳」的飲品。

    2. 每學年 2 次監察飲品自動售賣機所有貨品,確保不售賣「少選為佳」的飲品。利用衛生署提供的「學校小食營養素質評估及回應表」作出記錄,向營運商反映監察的結果,要求作出改善。該記錄將保存直至營運商合約完結。

    3. 禁止學生在校內進食「少選為佳」的食物和飲料,例如薯片、朱古力、牛油曲奇等高油、鹽、糖的食物,鼓勵家長參考「小學生小食營養指引」(最新版),預備新鮮水果、水煮蛋或原味餅乾等健康小食,強調小食是當感到肚餓時才需要和不應影響下一餐的胃口。

    4. 禁止在校內推廣「少選為佳」的小食或飲品,並拒絕接受有關製造商贊助校內活動。本校已設多部淨水機,鼓勵學生及教職員多喝清水,並確保所有人能享用安全飲用水。

    5. 如發現學生自攜的小食或飲品不符合健康飲食的政策,老師便會與家長聯絡。鼓勵老師不以食物作獎賞,避免與健康飲食的習慣及信息違背。

  • 教學及宣傳

    1. 本校每學年推行多項推廣健康飲食的活動及講座,持續向全校學生和教職員推廣健康飲食資訊,提升他們對均衡營養和促進健康的意識。

    2. 積極參考可信的營養教育資料,並上載於學校網站內,向學生、家長和教職員提供營養教育,提高他們對健康飲食的認識與關注。

    3. 將營養教育滲透於課程中。

    4. 鼓勵家長和教職員以身作則,於日常生活中實踐健康飲食的習慣,作學生的良好榜樣。

    5. 鼓勵學生每年到衛生署學生健康服務中心接受包括體格檢驗、與視力、聽覺、脊柱等有關的健康服務。

福德學校環保校園政策

  • 目的:
    • 廣泛推廣環保訊息,培養學校成員對環境的尊重。
    • 學校成員同心協力,實踐環保行為,並積極參與保護和改善環境之工作,協助促進生活環境之可持續發展。
    • 學校成員將環保訊息向外推廣,喚起市民愛護環境。
  •  目標:
    • 全校成員(包括教師、職員、學生及家長)能積極參與環境教育的工作。
    • 廣泛綠化校園,成為優美的學習環境。
    • 節省水、電等能源,循環使用,及物盡其用。
    • 在各科的教學內融入環境教育元素。
  • 政策內容:
    • 基本方針:
      1. 實施源頭減費,減少產生廢物,鼓勵廢物回收,以便循環再造。
      2. 以廢物回收方式,減少需要最終棄置的廢物體積。

環保採購政策

  • 奉行採購環保產品的政策,購買耐用、容易修理、翻新和回收的用品。於採購時嚴選一些製造過程使用較少原料、廢物、毒素和能源的產品。
  • 建議如下︰
    1. 購買備有雙面影印及自動省電功能的影印機。
    2. 採用高能源效益的電器及光管
    3. 購買可再用碳粉盒。
    4. 採用可生物分解的清潔劑。
    5. 購買有機肥料及有機殺蟲劑或天然殺蟲劑。
    6. 採購可補充的用品如︰筆芯的原子筆、白板筆、洗手液、清潔劑。
    7. 採用可多次充電的環保電池。
    8. 添置電器時購買省電的第一級或第二級能源標籤的產品。
    9. 更換運作欠佳的設備,例如︰嘈吵的風扇、冷氣機。
    10. 積極鼓勵維修現有物品代替購買新產品。
    11. 飲品售賣機不再售賣樽裝水,減少製造塑膠產物。

節約能源

  • 以節省能源,循環使用,及物盡其用為原則,建議如下︰
    • 節約用電
      1. 照明:
        1. 當場地使用人數不多時(如每天五時半後、星期六),應關掉部分照明和空調設備。
        2. 場地使用完畢便立即關掉空調和照明設備。
        3. 在場地關閉的日子,應關掉空調及照明設備。
        4. 如非必要,不要使用室外照明設備。
        5. 白天時間,日光充沛期間,室外不開照明設備,如地下升降機口。
        6. 於所有開關掣旁貼上標示,以便適別電燈的位置,減少因誤開造成浪費能源。
      2.  冷氣:
        1. 選擇最適合房間大小的冷凍能力的冷氣機型號。
        2. 於長假期期間清洗冷氣機及隔塵網。
        3. 使用冷氣機時,應關閉門窗。
        4. 如課室於隨後一節或以上無人使用 30 分鐘或以上, 請老師關掉空調。
        5. 提醒最後一位離開房間之人士應關掉所有電燈、空調和其他電器或通知工友跟進。
        6. 在所有開關掣貼上標示,提醒各人關掉電源或節約能源。
        7. 空調溫度保持在攝氏 25 度。基於本校的環境因素,若濕度高於百分之 90 以上,亦可開空調。
      3. 電腦:
        1. 按情況把電腦設定成休眠模式或備用模式。
        2. 在午膳、非辦公時間或離開工作地點時把顯示器關掉。即使只是離開辦公室片刻以出席會議,亦應將顯示器關掉。
      4.  升降機:
        1. 在上落一兩層樓時使用樓梯,而非乘搭升降機。
        2. 升降機處於備用╱閒置模式時關掉裡面的照明設備及通風扇。
        3. 除有特別活動外,星期六下午及星期日將停開升降機。
    • 節約用紙

      1. 利用環保紙起稿。

      2. 使用雙面印刷及盡量減少影印數目。

      3. 利用回收之單面紙作初稿影印或打印。

      4. 把信封再用或使用可重用的信封。

      5. 使用舊信封處理非機密文件。

      6. 利用電子郵件及智能電話的應用程式進行通訊及傳遞訊息。

      7. 多用電子檔案形式儲存和發放文件及學校資料。

      8. 鼓勵學生以電子賀卡取代傳統紙製的賀卡。

      9. 採用具雙面影印功能的影印機及打印機。

      10. 在影印機旁設置「環保紙盤」,以便員工收集及使用環保紙。

      11. 利用環保紙作筆記簿及擬稿。

      12. 鼓勵學生善用舊練習簿,作草稿紙。

      13. 設計工作紙或通告時除選用合適的字體大小及行距外,亦以省紙為原則來設計版面。

      14. 善用 A3 及 A4 紙袋代替為課室垃圾袋,代替黑色垃圾袋。

      15. 運用電子通訊互通訊息,代替紙本。

      16. 以電子問卷收集數句,代替紙本。

    • 節約用水

      1. 洗手間全面安裝自動感應供水設施、節約用量,避免浪費食水。

      2. 在走廊外的非自動感應水龍頭上貼上標示,提醒學生用合適的水量洗手。

      3. 提示學生洗手後關水喉。

    •  回收廢物及循環再用
      1. 各課室設廢紙回收籃,讓學生將課室內的廢紙放入回收籃內。
      2. 教師可把廢紙放在教員室之廢紙回收箱內。
      3. 鼓勵學生把廢紙、鋁罐及膠樽放入回收箱內。
      4. 翻用舊信封、壁報用之美工圖案及節日裝飾品等。
      5.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校舉辦之各種回收活動。
      6. 減少使用禮物包裝紙。
      7. 借用禮物袋,循環再用,減少使用禮物包裝紙。
      8. 收集水果網袋,交回收公司。
      9. 收集紙包飲品袋,交回收公司。
      10. 教員室設置三色回收箱,回收各項可回收的物品。
    • 其他

      1. 推行自備餐具。

      2. 減少花圈和花籃的數量。

      3. 與午膳供應商合辦廚餘回收計劃。

      4. 由於不再售賣樽裝水,校內設置借用水杯,供學生借用。

      5. 以乾手機乾手代替抺手紙。

      6. 飲品機停止售賣樽裝水。

      7. 教員室提供餐具,供老師借用,減少使用即棄餐具。

      8. 為學生提供借用膠水杯代替即放棄紙杯。

      9. 提供環保餐具供嘉賓享用茶點時使用。

環保教育

  • 本校已成立環保教育小組統籌環保教育,培養學生的環保心,詳情如下︰
    1. 成立環保教育小組,成員包括︰課程主任、德育及公民教育老師、環保老師。
    2. 在當眼處及課室電器開關掣上貼上節能提示。
    3. 舉辦環保講座或以環保角向學生介紹有關的環保資訊。
    4. 於課程內加入校本環保課。(於課堂內教授環保資訊)
    5. 每班委任環保大使協助推行環保教育。
    6. 學校設置環保回收箱,鼓勵學生做好環保分類。
    7. 學生自備食具和使用可再用餐具,減少使用即棄餐具。
    8. 善用飲水器,珍惜食水,每次只盛需要的份量。
    9. 圖書館備有環保主題的書籍供學生借閱。
    10. 各科應嘗試於課程中加入環保的元素,環保小組將會全力支持及提供 支援, 例如提供資料、製作教材及協辦活動等。
    11. 舉辦不同類型的環保活動。
    12. 錄製環保教材短片。
    13. 加強與外界環保機構的合作,擴闊學生環保視野。

監察及評估

  • 負責人需每年就上述工作進行檢討及報告。
校隊及課後活動

2025 – 2026 年度 校隊及課後活動

週六課外興趣班

週六課外興趣班

2025 – 2026年度週六課外興趣班